中央财政加大病虫害防治补贴力度 “虫口夺粮”保丰收 |
|
发布时间:2013-05-26 12:49:08 发布人:国家商业发展网 新闻来源: |
|
编者按:人生病了会影响身体健康,水稻、小麦等粮食作物生病了会怎样?受全球气候变化、耕作制度变革等因素影响,我国病虫害灾变规律发生新变化,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,每年发生面积近70亿亩次。为加强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控和田间管理,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7亿元专项资金,对全国3.4亿亩冬小麦“一喷三防”给予补助,首次实现了补贴资金全覆盖,另外增加小麦病虫害防治经费2亿元。这一政策的执行效果怎么样?今年小麦长势如何?病虫害防控还面临哪些问题?请看记者从江苏、安徽发回的报道。
1.“见花打药”,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控到位,今年夏粮有望再获丰收
5月中旬的苏北平原,田野里的小麦长势喜人,颗粒饱满。站在地头,捻开一颗绿色的麦粒,乳白色的麦浆已经凝固。再过十几天,这里的小麦就能收获了。
“今年小麦长得真好,估计能打一千来斤,比正常年景增产10%。要跟去年比,那可是翻了一番多哦!”夕阳下,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坝桥村村民金义同望着麦田欣慰地说。
说起去年,老金长叹一口气,“10个穗子里就有6个得赤霉病的,一亩地只收了400斤小麦。我家七亩地的小麦,去年只卖了2000元。”
“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小麦的常见病,一旦发病,小麦要减产20%左右。”江苏省植保站站长田子华说,江苏省部分地区去年曾因赤霉病大流行,小麦减产三成以上。
尽管危害严重,赤霉病并非无药可治。“关键就在一个‘防’字上。”田子华说,赤霉病传播流行就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,只要抓住了这个关键节点,在扬花初期科学用药、统一喷防,就能将赤霉病的发生率控制在5%以内。
盐城市农委副主任滕友仁说,去年在小麦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,盐城市持续降雨,没能及时用药喷防,导致大面积减产10%。
“今年从省委省政府到基层干部再到普通百姓,都异常重视小麦赤霉病的防控。再加上中央财政加大了‘一喷三防’的补贴力度,每亩补贴5元的农药,统防统治,效果特别好!”东台市植保站站长杨瑛说。
据介绍,江苏省3月中旬就开始组织部署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“一喷三防”工作,及时监测预警,组织千名农技人员深入第一线指导赤霉病防治,并且总结出“见花打药”等浅显易懂的技术要领。截至5月15日,江苏省3670多万亩小麦以赤霉病为主的“一喷三防”用药面积5891.7万亩次,全省亩平均防治1.6次,赤霉病防治面积较去年增加1000万亩次。
在小麦主产省安徽省,赤霉病今年也呈偏重发生趋势,但由于防控及时,目前仅在沿江、江淮部分麦区零星见病。安徽省植保站副总农艺师包文新介绍说,安徽省今年小麦种植面积3650万亩,小麦病虫害累计防治面积10876万亩次。初步测算,实施小麦病虫害防治共挽回产量损失39亿斤,为实现小麦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,冬小麦扬花、抽穗、灌浆时期是小麦攻粒重的关键阶段,但也面临着病虫害、倒伏和干热风等多重考验。实践表明,补助政策对冬小麦穗期病虫防控、保粒增重、技术措施落实到田起到了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。今年黄淮海麦区呈增产趋势,全国夏粮有望再获丰收。
2.防控措施到位,专业化社会服务,让农民省时省力省心
江苏、安徽等地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措施到位,与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分不开。
“我家4亩多地,今年的赤霉病防控都是请合作社帮我做的,省时省力省心!啥时候该打、打什么农药,都交给合作社了。去年就是合作社提供的服务,亩产900多斤,多收了100多斤粮食,今年看来又是个丰收年!”提起专业化社会服务,靖江市新桥镇礼圣村村民郑银生赞不绝口。“我们上了年纪,一台背负式的弥雾机,配好药水后有四五十斤重,背着它在地里走上两个小时才能打完一亩地,可是干不动喽!”
“统一喷防是‘一喷三防’最关键的步骤,技术性、专业性、时效性都很强。小麦穗期病虫防治适期短,拿赤霉病来说,抽穗扬花的初期只有两三天,要在短期内做到大面积的防控,离不开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喷防。”靖江市植保站站长刘永忠说,借助“一喷三防”这个技术平台,靖江市统防统治的技术到位率从以前的70%提升至95%以上。
在为郑银生提供服务的兴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,记者看到库房里摆放着十几台背负式弥雾机,还有几台手推式和担架式弥雾机。“去年我们提供‘一喷三防’统一防治的服务面积只有3000亩,今年达到了6500亩。按照我们现在的农机保有量,还可以再增加3000亩—4500亩的服务范围。”社员陈纪武介绍说。
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,绿丹农植物病虫草害防治专业合作社也很受周边农户欢迎。埇桥区西二铺乡石圩村村民姚玉忠说,去年自家的15亩地进行了统防统治,在其他地方因为赤霉病减产四五百斤的情况下,取得了亩产1200多斤的好收成。
绿丹农合作社的顾问白广京告诉记者,统防统治的效果十分明显,今年,合作社的服务面积一下子从5万亩扩大到了6万亩,很多农户主动找上门来要签服务合同。
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说,病虫害防控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用工最多、强度最大、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之一。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凸显,“谁来防病治虫”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难题。研究表明,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效率可提高5倍以上,防效可提高10个百分点,农药使用量可减少20%,每亩可分别减少小麦、水稻损失30公斤和50公斤以上。这两年通过实施“一喷三防”补助政策,带动了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。目前,江苏省经工商注册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数就达4130个。
3.盼“一喷三防”政策常态化,专业化统防统治仍需加力
“国家给我们补农药、送技术实在太好了。喷和不喷就是不一样,每亩能增产100斤!”江苏省盐城市农民丁同官说。“但是每亩只补5元钱,才够打半亩地;赤霉病还要补防第二次,一亩地又是10元钱。这么好的政策,要是能再多补点儿就更好了。”
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反映,“一喷三防”对稳定小麦产量起到关键性作用,同时解决了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,这项政策应长期坚持,同时将每年补贴政策的出台时间提前。
“‘一喷三防’以物化补贴为主,落实这一政策要经过逐级面积核定、招标采购、物资分发、相关公示、组织喷施等诸多环节,仅招标前后的公示就需21天。”田子华说,去年有一些地区因错过农时,物化补贴不能全面落实。他建议按年底核实的小麦播种面积,确定来年“一喷三防”的补助资金额度,确保政策效能最大化。针对农民反映的补贴资金不够,建议国家在出台政策时对地方配套资金做出相关要求。
采访中,不少专业合作社都表示,仅靠病虫害防治这一项业务,并不赚钱。靖江市兴达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陈纪武算了一笔账,每亩收取作业费10元,其中人工费8元,油费0.5元,不算杂费、机器损耗的话,一亩地仅赚1.5元。“今年6500亩的服务面积,才能赚万把块钱。”好在兴达合作社是靖江市支持的植保全覆盖试点单位,去年底按照每亩10元的标准拿到了3万元的专项补助,今年据说也有奖励。
“我们鼓励像兴达这样的合作社开展综合性服务,不仅要做小麦病虫害防控,还要把水稻育秧、插秧、病虫害防控等一条龙服务做起来,这样合作社才能发展壮大,起到示范带动作用。”靖江市农委副主任李华表示。
“农户地块儿太分散了,如果不以村为单位统一喷防的话,很难开展专业化社会服务。”徐州市睢宁润农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善璞告诉记者,他们合作社里都是大农机,作业效率很高。可在小麦生长后期进行防控时,农民就不愿让农机开进地里了,怕轧坏了小麦。“种粮大户就没这个问题,我们今年统防统治的服务面积1万多亩,大多数是种粮大户。”
分散的农户怎么办?王善璞也在琢磨。“这不,我刚买了1台多旋翼飞行器,就是俗话说的小飞机,一个起降一箱药能打8—10亩地,两个人搭档,一天能作业200亩。我想先试验一阵子,如果好用的话就多买一些,解决地块分散农户的防控问题。”
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,植保机械和人才跟不上现代农业的需求,也大大影响了病虫害防控的效果。“我们最缺稳定的机手,27台农机固定的机手只有8个,农忙时根本不够用,机器的使用率太低。”专家表示,全国各级农业部门已发展规范化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近2万个。但是,相对于病虫害发生面积和防治任务,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。
何为“一喷三防”
冬小麦主产区“一喷三防”,是在小麦生长期使用杀虫剂、杀菌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、叶面肥、微肥等混配剂喷雾,达到防病虫害、防干热风、防倒伏,增粒增重,确保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。
我国去年对冬小麦主产区实施了“一喷三防”补助政策,今年则对全国3.4亿亩冬小麦实施“一喷三防”给予补助。国家实施物化补助,将技术措施政策化,是对强农惠农政策体系的丰富、完善和创新,有效实现了政策、生产、技术三者有机融合。
因各地病虫害防控重点不同,各级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,显著提高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和喷施效果。如江苏、安徽实施了以赤霉病预防为重点的“一喷三防”,陕西实施了以吸浆虫防控为重点的“一喷三防”,河南、山东、河北实施了以穗期蚜虫防控为重点的“一喷三防”。(记者 冯华)
|
|
|
|
|
|
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; |
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您发表的任何评论内容; |
|
|
|
|
| |
|